倾晨

关于沉默的螺旋

天天想一些自以为是的大道理,今天又想出了点什么。


关于原创,现在这两个字,能把人捧上天,也能用另外俩字儿(抄袭)压死人。


觉得吧,有点恐怖。很多人现在都打着维权的名号做着键盘杀手,但是反过来想,一件作品是否抄袭的定义是谁来下定义呢,标准是什么呢?法律?细节?抠字眼儿?逻辑?名声?时间先后?。这可还真有点难。


答案是——有标准,但也没有标准。目前这个方面鉴定的规矩,还是靠法。然后网友觉得法不靠谱,来点儿舆论,然后就又没了标准。


有一个大众传播理论叫——沉默的螺旋,大致意思就是:“你”觉得这件事不是这样的,可很多人或先评论占据头条的人已经回答了认同了是这样的,“你”可能就会因为害怕被群起而攻之而选择沉默。


那结果是什么呢?结果是一方观点沸沸扬扬,已经达到无法遏制或反转的局面,然后后来另一些本来不知道这件事情前因后果的人被这种既有舆论影响,感觉自己要为“受害者”做点什么,纷纷贡献自己的文学力量,继续推波助澜,去伸张被舆论定义好了的“正义”。


之前有一件闹得很大的事件,关于文学作品抄袭,我看过一些网友找了几处两个作品相似的名词概念,差不多的句子,然后下面纷纷评论:“没错!就是抄袭!”迅速蔓延各大平台,甚至微博热搜。


这里插一下我对著作抄袭的理解:不是名字相同,不是某些场景或地点之类的名称相同,而是情节上上相似,或者说有差不多的逻辑线索。重点在哪?在逻辑思维上。

要是论抠字眼儿,古时迁客骚人口里的“引经据典”,反而成了最大的版权犯罪。


在一件作品被指认是抄袭的时候,(先不谈是否法律已做判断)有的是真的抄袭,这样的作品的确该被群起而攻之,付出相应代价,但另一些非抄袭却被他人不顾法律扣上抄袭的帽子的作品呢? 


想想有点可怕,大多数人会自动把自己带入到被抄袭的角色里,我也会,但我后来又想了想,万一我成了真相背后真正的受害者,谁来为我申冤呢,舆论来了的时候,法律是堵不住悠悠众口的。


因为在“沉默的螺旋”定律里,我们大多数都是那个“你”,你会选择沉默,我也怕舆论上身。

评论(2)

热度(6)